国际结算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和发展国际结算起源于国际贸易。

一、早期贸易间的现金结算。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际结算的具体形式随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形成各种为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结算工具和方式。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形式出现后,最初的国际结算形式是现金结算。

中国从汉代开始,在对中亚及中、近东的陆上贸易和对日本及南洋各国的海上贸易,以及在古代和中世纪初期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对外贸易,都长期采用现金结算。从15世纪末叶起,封建社会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在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各国都很重视发展出口贸易。由于在交易中现金的携带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于是促使国际结算从现金结算方式逐步转变为非现金的票据结算方式。

近代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使国际结算从商人间的直接结算逐渐转变为通过银行中介的间接结算,银行成为沟通国际结算的渠道。由于银行信用较商业信用有更多的优越性,因而银行发展成为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算中心。这是国际结算的一个进步。

二、非票据结算阶段,由票据发展到票据单据化结算。

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推动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加强,国际贸易有了更大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单据的“证券化”使得商品买卖可以通过单据买卖来实现,卖方提交单据代表提交了货物,买方付款赎取单据代表取得了货物。这种变化使得远隔重洋的国际贸易商人可以不必见面,而以邮件、电报等通讯手段即可完成交易。国际间商品买卖的结算从“凭货付款”转变为“凭单付款”,这是国际结算的又一个进步。

到了19世纪70年代,票据和单据在国际结算中已经完全结合起来,跟单汇票广泛地运用于国际间商品买卖的结算,并且形成了通过银行办理跟单托收和跟单信用证的结算方式。这使得贸易商不仅能依靠银行信用安全地收回货款,同时还能以单据作为抵押品向银行取得资金融通,使在途资金占用的时间日益缩短。至此,国际结算进入一个比较完善的阶段。

三、银行等金融结构介入非现金结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度逐步走向崩溃,特别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的打击,大批工厂企业破产,拒付毁约的情况普遍发生,外汇管制以及各种排他性的结算方式在大多数国家广为流行,造成出口收汇落空的风险比过去大大增加了,从而迫使出口商不得不减少使用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跟单托收方式,更多地依靠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跟单信用证方式。

随着现代通讯手段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最新的科技成果逐步运用在国际结算上。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结算已经广泛采用了综合电子技术,使国际结算工作电子化和网络化。

文章由外贸人网站整理分享,仅供参考自学,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email protected]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