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

  进出口意思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通俗来讲,进口是国外购入,出口是国外销售,进口和出口的综合就叫“进出口”。2012年8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称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二。

  进出口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进出口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额

  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仍在继续,总体复苏乏力,前景仍不明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外贸质量效益有所改善。

  发展进入新常态,据海关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7.8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万亿元,下降1.8%;进口7.63万亿元,下降15.1%;贸易顺差2.61万亿元,扩大82.1%。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外贸质量效益有所改善。 [1]

  商务部2017年7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5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824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其中,出口5679.4亿元,增长4.6%;进口12566.9亿元,增长11.5%;逆差6887.5亿元。

举例

  ★ 据海关统计,2005年全国实现进出口总值142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2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顺差1021.8亿美元,增长217.4%。Directindustry [3]

  1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出口754.1亿美元,增长18.2%;进口644亿美元,增长22.2%;进出口顺差110.1亿美元,下降0.9%

  ★ 2005年青岛市进出口总值304.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出口175.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进口128.6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2005年进出口总额为2000年的2.8倍。

  ★2005年莱西市进出口总值126804万美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出口81593万美元,同比增长25.3%;进口45211万美元,同比增长3.4%。

业务/简介

  是指与外国当事人通过缔结契约进行买卖商品,包括劳务、技术等的一系列具体业务。具体内容包括:进出口商品的买卖和贸易方式;进出口商品的运输和保管业务;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进出口商品的海关监管业务;进出口商品的货运保险业务;进出口商品结算货款和提供资金的国际结算与银行信用业务,解决进出口业务纠纷的仲裁工作和司法审理;进出口业务的经营与管理,等等。

程序

各项业务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交易洽商、合同履行和交货三个阶段。

  1.在交易洽商阶段,首先由进口商开出需要条件,向出口商提出询查或经过中介商表达其购买意向,使有关“供应商”或“出口商”与其接洽,或由出口商直接向进口商提出洽销;然后是出口商向进口商发盘,经进口商还盘,并经双方函电往返同意“接受”,完成发盘,然后是成交,双方对买卖条件协议完妥,换文或签约,完成买卖手续。

  2.在合同履约阶段,进口商方面的工作是申请进口许可证、进口签证,开发信用证,以FOB交货条件成交的洽船(订舱),以及fob或C&F等条件成交的投保水险等;出口商方面的工作是备货,境内运输,以C&F或cif条件成交的洽订船位,以CIF条件成交的投保水险,出口签订,商检和报关。

  3.在交货阶段,出口商根据信用证规定。备齐装船文件于信用证规定的时间内向指定银行结汇(或押汇)收回货款,或请银行托收货款(D/P,D/A);进口商应备齐提货文件,准备报关提货,并处理公证检验等事宜。

中国进出口状况

  2012年8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说,2003年至2011年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连续3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的十年。中国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报告说,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货物贸易发展最快的十年。2003年至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1.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1.6%,进口年均增长21.8%。2011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和进口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5%。

  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国服务贸易保持稳健发展,中国已开始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的世界排名分别升至第4位和第3位。

  报告说,2003年至2011年,中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7164亿美元,年均增长9.2%。2011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达1160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1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400家,比2002年增长一倍以上。

  报告同时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经济合作驶入良性发展轨道。截至去年末,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3189亿美元。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6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9.7倍,年均增长46.4%。

  此外,报告说,中国积极拓展双边经贸关系,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已累计建立了160多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订了150多个双边投资协定,与美、欧、日、英、俄等建立了经济高层对话。与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5个自贸区,已签署10个自贸协定。

  报告最后强调,展望未来,中国推进对外开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报告指出,要适应中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中国产业洞察网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559.6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15.7%。其中出口1870.6亿美元,增长14.7%;进口1689亿美元,增长16.8%;贸易顺差181.6亿美元,收窄1.7%。

  4月数据的走高,直接拉升了前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整体状况。据海关统计,1月至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307.5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14%。

  刚刚闭幕的第113届广交会也印证了这一态势,尽管关键指标不及112届春季广交会,但到会客商与总成交额较上一届广交会的“双增长”,提振了众多外贸企业的信心。

  “从广交会的情况和一些先行指标来看,今年外贸整体企稳回升的态势还是十分明显的,应该说接下来的一两个月还会保持这种温和增长。”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所长李健表示,尽管当前外贸有所好转,但基础尚待夯实,不可过于乐观。从总体看,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预计全年仍将是低位增长。

  从海关统计数据看,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在出口商品中,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增势显著。据统计,前4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17.6%,占出口总值的58.5%;服装、纺织品、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19.6%,占出口总值的19.1%。

  值得关注的是,私营企业外贸增速加快。据统计,前4个月,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51.7%,高出外贸总体增速37.7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2.6%。

  “这说明,一方面,在外需不足尚未根本改善的情况下,一些刚性消费需求还在;另一方面,我国外贸结构正不断得到优化提升。”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

中国外贸500强企业2012年进出口总值1.4万亿美元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36%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外贸500强进出口总额达到14054.29亿美元,为历史之最,较2011年增长3.58%,其中,出口总额为595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4%,进口总额8103.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3%,总体出现2152亿美元的逆差,与全国外贸总体呈现2000多亿美元的顺差完全不同。

  尽管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外贸500强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从2000年的43.05%降至2012年的36.35%,其中,出口从2000年的38.62%降至29.03%,进口从47.95%降至44.58%。

  同时,外贸500强企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也呈现下降,这一比重在2004年达到29.54%的高峰后逐年下降,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降至17.37%,2012年进一步降至17.01%,这与全国外贸依存度的总体走势基本吻合。

  另外,外贸500强入围门槛呈现上升,2008年500强进出口最小值达到4.94亿美元,2009年和201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分别降至4.41亿美元和3.09亿美元,受外贸整体形势影响,2012年外贸500强进出口额最小值迅速回升至7.13亿美元,2012年这一门槛进一步升至7.23亿美元。

进出口最新预测

  2013年9月1日,中国海关公布8月出口同比增长7.2%,优于路透调查中值6%,并创下4月以来最高增速;进口同比增长7%,逊于路透中值11.3%;当月贸易顺差为286.1亿美元,预估中值原本为200亿美元。得益于海外经济形势好转及国内稳增长政策显效,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速创四个月高位。分析师预计,未来进出口将持续低位改善,全年实现8%增长目标可能性加大,三季度宏观经济增速也会比较强一些。

外贸增速在走低 贸易结构待优化

1.进出口增速由较高增长逐步回归常态

  1-7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8.5%,略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出口增长9.5%,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一季度进出口增长由于短期特殊原因,增速较高,尤其是出口达到18.4%,高于去年同期与全年水平十几个百分点;4-7月,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跨境资本、转口贸易等领域的监管,使那些在我国香港“一日游”和“低出高报”等贸易虚假行为受到明显抑制,出口增速逐月回落,增长4.2%,与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逐步靠近。

  进口方面,国内需求不旺导致进口增长缓慢,1-7月增长7.3%,其中4-7月,伴随出口增速的回落,进口增速回调至6.4%,低于一季度2个百分点。由于进口增长慢于出口,贸易顺差同比扩大33.9%,达到1257.2亿美元。上半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由负拉动转为正拉动,贡献率为0.9%,拉动GDP上涨0.1个百分点。

2.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呈现分化

  年初以来,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情况分化以及钓鱼岛事件纷争等因素,我国与美、欧、日以及主要新兴经济市场贸易增长情况也出现分化。1-7月,中国对美国、东盟等国家双边贸易稳定,分别增长6.2%与12.4%;新兴经济体中对南非贸易增长15.8%,对韩贸易增长8.6%,保持了较好势头。

  由于欧盟经济形势严峻,我国对欧双边贸易走低,1-7月下降1.8%;钓鱼岛事件不断升级,中日贸易增速下滑至-8.8%;俄罗斯等资源型国家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负面因素影响导致经济增长欠佳,中俄贸易呈现零增长;此外,内地对我国香港双边贸易增长速度由“超高速”逐步回落,1-7月累计增长34.1%。

  总体看,我国对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继续放缓,依赖程度降低;对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提速。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美、欧、日三大传统市场出口比重下降至37.6%,对其他出口市场比重上升到62.4%,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

3.产品、贸易方式、区域结构等方面不断改善

  在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逐步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贸易结构正在优化与改善。

  贸易产品结构方面,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大宗产品进口增加。1-7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铁矿石、钢坯等资源型产品与原材料产品进口数量增长较快,高技术产品与消费品进口占比提高。

  贸易方式结构方面,由于我国人工成本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转移到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对国内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贡献较大的一般贸易增速持续快于加工贸易。1-7月,我国一般贸易增长11.9%,高于平均增速,而加工贸易下降0.4%,其在进出口中的比重继续下降。

  出口区域结构方面,西部地区凭借产业转移与后发优势,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进入出口结构升级阶段。

4.外贸出口软实力得以提高

  随着人口红利减弱、资金成本提高、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我国不仅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而且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步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国家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外向型企业更加重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加强技术创新,同时政府部门加强对出口质量的管理,打击出口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贸易出口软实力有所提高。

  当前,以海尔电器、华为通讯等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国际市场越来越受欢迎。1-7月,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6.2%,占比提高4.1个百分点,达到41.7%,比重直追外资企业。并且,在国际市场价格总体下降的情况下,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价格相对有所提高。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箱包、手表、生丝等部分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幅度达10%以上。

进出口新报道

  上海海关2015年1月20日发布,2014年上海市进出口情况。2014年上海市实现进出口2.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4.6%,比全国进出口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为5年来首超全国。其中,进口1.6万亿元,增长6.9%;出口1.3万亿元,增长1.9%;贸易逆差2835.2亿元,增长37.7%。

文章由外贸人网站整理分享,仅供参考自学,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email protected]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